因其器型古朴、内涵高雅,以及独特的窑变而极具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,被历代皇族视为至宝而收藏。
到了清朝尤其是雍正时期,对钧瓷更是爱不释手,下令景德镇御窑厂仿造钧瓷以供皇室所用,
灿若烟霞形如流云的钧瓷釉面,釉色红中透紫、紫中藏青、青中寓白、白中泛红,五彩渗化,相映生辉,春色如许。
任星航,任氏家族第九代传人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、国家级钧瓷非遗传习馆馆长,被誉为“宋窑今烧第一人”。
刻在骨子里的钧瓷技艺,是他从小的信仰,复原出宋代柴烧钧窑,是他一直前进的方向。
而这已经断代800多年的技艺,要想还原,在旁人眼里多少有点痴人说梦,而他却义无反顾地将全部身家投进去。
“钧瓷就是钧瓷,不是唐三彩,也不是景德镇的瓷……任星航恢复了宋代的柴烧工艺和窑炉,这的确是钧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”。
他的钧瓷作品观音瓶《嵩岳古刹》和《云涛劲松》,从数千余件大师作品中, 脱颖而出被人民大会堂永久馆藏。
隔年,他的作品《雄关》及《玫瑰红》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。同时他也被河南省授予特别贡献奖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他非常享受和泥土打交道的过程,用手、用心的交流,器物就是他最终呈现的语言,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色彩。
任凯歌,任氏钧瓷世家第十代传承人。与他父亲任星航一样,少年从“钧”,一生为“钧”。
钧瓷以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的神秘窑变而吸引无数藏家,而烧制的难度可用“十窑九不成,百只得一钧”来作比喻。
总体分为原材料加工、造型设计、成型、素烧、配釉、施釉、烧成、出窑八大工序。
其中原材料必须采用禹州当地上好的特色釉矿,经过加工后,以纯手工的方式拉成粗坯。
再像绘画、雕塑等所有艺术作品一样,进行精修,仿佛是捧着的珍宝,值得匠人倾注所有的美好。
钧釉以铜、铁为着色剂,根据不同的器型,施釉技巧也不尽相同,这是任老熟稔于心的技艺。
当釉色和纹路相交叠置,当温度上升至1200°以上,釉料“肆意”熔融流动,
土与火的艺术在这一刻交融、嬗变,迸发出任何美术大师都不能单凭人工设计绘画出来的美。
每一件钧瓷作品,通常会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,五彩渗透,正如古人说过的“画家嫌笔拙,丹青难绘;诗人怨词穷,诗句难描”。
从任老和任凯歌的钧瓷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其口沿、凸棱、弦纹、乳钉之处釉面脱口、出筋,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和富于变化的美感,这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而这一切的呈现,每个工序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。参与烧窑的工人,心中对此都有敬畏之心,因为某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,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。
自然窑变呈现出如景似花的釉色,仿佛兔毛的色线,蚯蚓走泥的痕迹,有立体感的珠点和点点发光的明星。每一只钧瓷,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钧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、茄皮紫、葡萄紫、丁香紫、海棠红、朱砂红、鸡血红、玫瑰红、胭脂红、火焰红、天青、蛋青、梅子青、天蓝、海蓝、月白、鱼肚白等,其中以朱砂红为贵。
小口束颈,腹圆足收的螭龙尊,取团圆美满之意。上部雕塑螭龙为饰,打破形态单调呆板之感,颇有情趣。
钧瓷主人杯龙凤杯,在钧瓷万彩的基础上进行了手工雕刻,以龙凤纹作装饰,彰显主人身份。
寓意志存高远,心胸开阔,且事业红火、万年长青,最终收获无尽的财富和成功。
如大江流霞的盘口瓶,颈部拉制出竹节形状,寓意节节高升。腹部圆润饱满,聚福纳财。
最后,感谢任星航任老及他的传承者任凯歌,是他们双手沾满泥土,守候一炉、坚持一世、传承一代,他们让钧瓷的生命一次次焕新,形成中国禹州钧瓷文化之根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